着从化、增城撤市设区以及黄埔区、萝岗区合并,“12区市”也变成了“11区”。那么,广州各区的“家底”都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近日,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布名为《广州市各区发展不平衡状况分析与对策思考》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各区经济水平、社会资源配置等方面作出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大部分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尤其是公共资源配套,中心城区仍然占据了绝对优势,并且在5年内难以改变现状。广州各区除了面积发生变化,“贫富悬殊”也在增大。
哪个区“业大人少”?
近郊区人均GDP长期高于中心城区
报告将广州市行政区域划分为三部分,中心城区包括越秀、天河、荔湾、海珠四区和白云区南部,近郊区包括番禺区、原萝岗区、原黄埔区、花都区南部、白云区北部,远郊区包括花都区北部、从化区、增城区、南沙区。
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越秀、天河两区历来是经济强区,但如果按人均GDP计算,它们却不及个别郊区。其中,原萝岗区、原黄埔区、南沙区“业大、人少、产出高”特征明显,带动郊区整体人均GDP水平上扬。近十年来,近郊区人均GDP始终高于中心城区,远郊区则最低。
至2014年,全市人均GDP突破10万元大关,达到约12.9万元;而在原12区市中,原萝岗区的人均GDP排名第一,高达53.5万元,而从化区人均GDP为5.2万元,约为原萝岗区的十分之一,差距悬殊。
哪个区“富人”较多?
三区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
在城市居民收入方面,中心城区的各区位居前列。其中,荔湾、越秀、天河三区已无农村户籍人员,城市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都已超过4万元。有趣的是,近郊区中的原萝岗区也很“有钱”,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列各区第二位,农村人口纯收入列第一位。
远郊区各区域均未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总体上,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表现出明显的由高到低的“梯次”递减。不过,报告并未列出各区具体数据。
报告还对各区的公共资源配置作出对比分析。以教育资源为例,中心城区集中了大量的优质资源。2014年,中心城区示范性高中、省市一级高中和省市一级幼儿园达到151所,超过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总和。
但在另一些指标中,各区教育资源总量相对均衡,甚至郊区的一些指标值已经超过中心城区。
报告分析,其原因在于近年来大量家长想方设法把学龄儿童送往中心城区,使得中心城区学生数量不断膨胀,教育资源供给压力持续增大;此外,郊区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去哪个区看病好?
全市一半优质医疗机构在越秀区
在医疗卫生资源方面,中心城区集中了全市约80%的二级以上大中型医疗机构。其中,越秀区数量最多,集中了50%的部级、省级、市级医疗机构。
专科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设施同样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2010年越秀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是番禺区的3.5倍多、花都区的5.6倍,拥有三级医院20家,卫生技术人员和床位都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三成。
探因
先天条件和后天政策均有影响
今后要引导资源人口合理流动
对于上述种种差异,报告详细剖析了个中原因。从“先天条件”来看,广州中部、南部地处沿海,地势平坦开阔,与珠三角各城市相连又毗邻港澳,有利于经济发展;北部、东北部区域山地和林地多,交通不畅,土地开发难度大,经济发展条件较差。而且,历史文化资源大多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内,能够有效带动人口、商旅资源集聚,基础设施积累方面也占有绝对优势;郊区文化积累较少,人口、资源分布疏散,难以形成文化集聚效应,基础设施积累滞后,进而扩大了区域经济差异。
另一方面,三个圈层不同的政策着力点也导致了区域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中心城区政策主要着力于搞活经济与市场开放、发展服务经济;近郊区政策主要致力于做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配合建立全市的工业体系;远郊区如从化的政策重点在于生态保障功能。
报告建议,广州要科学划分区块的主体功能,尤其对北部生态屏障区、中西部都市生活密集区、东部和南部产业拓展区,要确定重点的发展方向,使各区块之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