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站厅成河水浸黑点仍在
涵洞和隧道由于地势低洼,是每年水浸的高发地带。记者巡城发现,多数隧道水浸点未能彻底整改。
5日晚,广园东路与天寿路交界的隧道成了一片汪洋。隧道里的积水超过半米。21时许,天寿路的交通完全中断,导致广园东路西往东方向大塞车,车龙长达三公里。
机场立交附近,水位最高也有30公分,水不断地从沙井盖中反涌而出,铁盖都反上来了。据水务部工作人员称,5日还有市民掉进下水道,不过受伤不是很严重,反应及时爬了出来。受机场立交水浸影响,广园路西行龙尾至大金钟路口堵车,市民刘先生足足用了两个小时后才行过该路口。
新伤
两个地铁站成“河”
不仅往年水浸高发黑点仍积水,地铁站内也上了“黑名单”。
以往暴雨对广州地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站内秩序管理。常有市民出站后,在地面出口内的楼梯、走道避雨,造成站内大厅拥挤,过道湿滑。而4日的暴雨则将白云公园、长湴地铁站刷上了广州市区的“水浸黑名单”。
网友在微博上发出一张白云公园地铁车站大厅的浸水照片,地面全被黄色浑浊的污水覆盖,水深约3厘米。图中的乘客都脱下了鞋子提在手上,趟水而过(见右图)。地面标志也淹没在水中。
广州地铁官方微博对水浸一事回应称,4日晚出现暴雨天气,受地面市政排水设施不畅通影响,雨水进入白云公园站内,经处理,当晚积水已排去。此外,六号线长湴站也因水倒流至车站站厅内,关闭了该站C出口。
羊城晚报记者5日走访了上述两个站点。在白云公园站D出入口,记者看到,有近百个白色塑料袋包扎的防洪沙袋排开堆放在地铁口的玻璃墙一侧。在距地铁出口东南西三个方向的三四十米左右处,都有用铁皮围起来的围墙。围蔽起来的外面东南角地势较低,仍有浑浊的积水。据介绍,平时围墙聚集的积水会向北边敞开的马路边和另一角的下水道流去,但4日晚间的雨势太急,在迅速汇集升高后涌入了地铁口。同时,从该地铁口通向地铁站台的通道地势较为陡峭,使得涌入的雨水很快流入站台。
在长湴站C出口,记者注意到,台阶比周围路面高出约30厘米。据附近的街坊反映,C出口所在的天源路经常积水,4日21时30分许,路面积水已经淹到大腿,路面的地标就已经看不见了。
(许琛 许诺 刘勇)
脱帽
暨大的“海”缩小了
往年每逢暴雨,“去暨大看海”总是广州人少不了的调侃,但今年的“海”则因近年来暨南大学片区内涝治理而缩小了不少。
与周边地区相比,暨南大学地势较低,尤其南校门一带,一下暴雨总易成为水浸重灾区。2012年暨南大学排水改造主体工程完工,号称“排涝能力达到5年一遇的标准”。据悉,工程铺设了内直径达3米的广州最大尺寸的排水管道,改造排水管网达5000米。
4日晚,暴雨之下的南校门出现了水深刚过脚踝的积水,校内的苏州路、建阳路短时积水。5日上午,记者在暨大看到,南校门只剩下个别几处坑洼积水。大四学生小李说,近两年来暨大都没有出现很严重的水浸,积水最多就是刚及脚踝。
同样得到改善的还有中山一立交的水浸黑点,无论是前晚还是昨天,中山一立交下层都没有出现水浸的情况。
涵洞
“吞人”涵洞禁通行
过去两年,广州出现了两宗涵洞吞人的事件,这些涵洞是否已经做出整改呢?
5日上午,记者来到曾夺去一家七口性命的棠涌涵洞,整个涵洞完全水浸,只露出顶部,多台抽水设备正在现场作业。棠乐路和石槎路通往涵洞的两个入口全部被封,禁止通行。“这里的地势很低洼。积水两三天可以抽完,但铁路另一侧全部是平地,积水都会流到这个涵洞,这边抽多少,那边就流过来多少。”现场一位负责人说。
据介绍,经过8台抽水机近8小时的强排抽水,目前涵洞积水已明显下降。
记者了解到,白云区水务局牵头启动了棠涌京广铁路涵洞排水完善工程,但改造涉及铁路运营安全,所有方案均需报铁路部门审核备案,耗时较长。
2013年,44岁的湖南女子王岳清掉入汇景新城通往岑村住所路上的涵洞内身亡。记者5日来到该涵洞看到,涵洞已上经基本整改完成,铺水泥路面,竖着一块“雨天积水禁止通行”的黄色警告牌,涵洞的排水管也用水泥板覆盖,在排水口竖起铁闸。不过,由于涵洞周边由于缺乏管理,连日的雨水在此堆积厚厚的黄泥,行人和自行车根本无法通行。
5日晚,广园东路与天寿路交界的隧道成了一片汪洋。隧道里的积水超过半米。21时许,天寿路的交通完全中断,导致广园东路西往东方向大塞车,车龙长达三公里。
机场立交附近,水位最高也有30公分,水不断地从沙井盖中反涌而出,铁盖都反上来了。据水务部工作人员称,5日还有市民掉进下水道,不过受伤不是很严重,反应及时爬了出来。受机场立交水浸影响,广园路西行龙尾至大金钟路口堵车,市民刘先生足足用了两个小时后才行过该路口。
新伤
两个地铁站成“河”
不仅往年水浸高发黑点仍积水,地铁站内也上了“黑名单”。
以往暴雨对广州地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站内秩序管理。常有市民出站后,在地面出口内的楼梯、走道避雨,造成站内大厅拥挤,过道湿滑。而4日的暴雨则将白云公园、长湴地铁站刷上了广州市区的“水浸黑名单”。
网友在微博上发出一张白云公园地铁车站大厅的浸水照片,地面全被黄色浑浊的污水覆盖,水深约3厘米。图中的乘客都脱下了鞋子提在手上,趟水而过(见右图)。地面标志也淹没在水中。
广州地铁官方微博对水浸一事回应称,4日晚出现暴雨天气,受地面市政排水设施不畅通影响,雨水进入白云公园站内,经处理,当晚积水已排去。此外,六号线长湴站也因水倒流至车站站厅内,关闭了该站C出口。
羊城晚报记者5日走访了上述两个站点。在白云公园站D出入口,记者看到,有近百个白色塑料袋包扎的防洪沙袋排开堆放在地铁口的玻璃墙一侧。在距地铁出口东南西三个方向的三四十米左右处,都有用铁皮围起来的围墙。围蔽起来的外面东南角地势较低,仍有浑浊的积水。据介绍,平时围墙聚集的积水会向北边敞开的马路边和另一角的下水道流去,但4日晚间的雨势太急,在迅速汇集升高后涌入了地铁口。同时,从该地铁口通向地铁站台的通道地势较为陡峭,使得涌入的雨水很快流入站台。
在长湴站C出口,记者注意到,台阶比周围路面高出约30厘米。据附近的街坊反映,C出口所在的天源路经常积水,4日21时30分许,路面积水已经淹到大腿,路面的地标就已经看不见了。
(许琛 许诺 刘勇)
脱帽
暨大的“海”缩小了
往年每逢暴雨,“去暨大看海”总是广州人少不了的调侃,但今年的“海”则因近年来暨南大学片区内涝治理而缩小了不少。
与周边地区相比,暨南大学地势较低,尤其南校门一带,一下暴雨总易成为水浸重灾区。2012年暨南大学排水改造主体工程完工,号称“排涝能力达到5年一遇的标准”。据悉,工程铺设了内直径达3米的广州最大尺寸的排水管道,改造排水管网达5000米。
4日晚,暴雨之下的南校门出现了水深刚过脚踝的积水,校内的苏州路、建阳路短时积水。5日上午,记者在暨大看到,南校门只剩下个别几处坑洼积水。大四学生小李说,近两年来暨大都没有出现很严重的水浸,积水最多就是刚及脚踝。
同样得到改善的还有中山一立交的水浸黑点,无论是前晚还是昨天,中山一立交下层都没有出现水浸的情况。
涵洞
“吞人”涵洞禁通行
过去两年,广州出现了两宗涵洞吞人的事件,这些涵洞是否已经做出整改呢?
5日上午,记者来到曾夺去一家七口性命的棠涌涵洞,整个涵洞完全水浸,只露出顶部,多台抽水设备正在现场作业。棠乐路和石槎路通往涵洞的两个入口全部被封,禁止通行。“这里的地势很低洼。积水两三天可以抽完,但铁路另一侧全部是平地,积水都会流到这个涵洞,这边抽多少,那边就流过来多少。”现场一位负责人说。
据介绍,经过8台抽水机近8小时的强排抽水,目前涵洞积水已明显下降。
记者了解到,白云区水务局牵头启动了棠涌京广铁路涵洞排水完善工程,但改造涉及铁路运营安全,所有方案均需报铁路部门审核备案,耗时较长。
2013年,44岁的湖南女子王岳清掉入汇景新城通往岑村住所路上的涵洞内身亡。记者5日来到该涵洞看到,涵洞已上经基本整改完成,铺水泥路面,竖着一块“雨天积水禁止通行”的黄色警告牌,涵洞的排水管也用水泥板覆盖,在排水口竖起铁闸。不过,由于涵洞周边由于缺乏管理,连日的雨水在此堆积厚厚的黄泥,行人和自行车根本无法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