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山四路与德政中路交界、有几十年历史嘅德政街市,将关门大吉,一排临街商铺、街市、还有酒楼,最后嘅搬迁期限是9月30日,届时地铁公司将收回地块,重新规划再用作商业用途。做咗14年街坊生意嘅酒家已关门谢客,商铺都抓紧时间清货,市场档主是前路茫茫。
虽然东兴顺D野唔系好好食,但系有童年嘅回忆~~广州唔通就要变成一栋栋冷冰冰嘅高楼大厦先好咩
惠爱、东方红、星火、德政,一个肉菜市场的4个名字,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随广州德政中路一带的街坊们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伴随着他们成长、老去。一纸清拆通知的到来,宣告这一切将在年内作别。
48年前远嫁而来、大半辈子随夫家在德政街市经营猪肉档的七旬珍姨说,一个市场供养了全家三代人。而附近的不少街坊更担心,没有了德政街市,最近的市场也在一公里外,打破了几十年的习惯。
“前前后后说了十几年,要来的还是要来。”地铁工程完成后的1999年,德政街市办公室主任陈月英便随着重新开张的德政街市回到德政中路。在这块早归某地产集团名下,暂由地铁公司代管的地方,命运已不在她和街坊们能预料的范围内。作为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大家都知道告别是早晚的事情,只是没想到三四年一次的续约,不知不觉又多陪伴了他们14年。
德政街市办公室在4月下旬接到地铁公司的通知:6月30日前退场完毕,紧接着要进行围蔽清拆,现有的市场建筑须夷为平地。陈月英说,由于事出突然,大家来不及反应,如今尚就清拆期限进行协商,“但再晚也不会拖过今年”。
据官方资料显示,该名为“地铁一号线JY-8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在18年前就获得批复。项目位于中山四路以南临路第一线,北面为广州图书馆、农讲所;东临省实验中学,西接德政路。面积10028平方米。在已经公布的规划中,德政街市不在其列,原址将建商业楼。
1966年,珍姨还是一个未满23岁的青春少女,远嫁来到德政中路,此后便常居于此,没有离开过。德政街市一路伴随着她成长、老去。她看着它几度改名,也看着它关门后重新开张,在这些年月里,她也看着婆婆离开,看着孩子们长大,看着孙子长大成人。
站在自家经营近半个世纪的猪肉档前,珍姨说,从婆婆到他们夫妻,再到子承父业的大儿子,市场的一个小小摊档虽然收入微薄,却供养了他们一家三代人。
一朝惜别,这位已年届七旬的白发老人难掩落寞。对市场的历史,她如数家珍,记得当年初来乍到时,这里因紧邻惠爱路,所以叫惠爱市场。“文革”时,旧招牌被推倒,换了一个有时代感的名字——东方红。10年后随社会潮流的拨乱反正,市场改名“星火”,寓意重生和希望。上世纪90年代,因地铁工程的需要,星火市场关门数年,至1999年重开时,才依所在马路起了最后的一个名字,即如今的德政街市。
“这个市场曾经很风光。”世居此地的万先生说,当年无论惠爱、东方红,还是星火市场,大门都是开在中山路上,在城市的主干道上远远就能看见招牌。地铁工程后,中山路上的大门成了商铺,德政街市如今的正门恰是从前的一个侧门,市场面积也跟着缩小了一半。
20多年前搬来后,彭女士每天下午都要来德政街市买菜,以前是骑着自行车,后座载着儿子来,现在儿子长大成家了,就换了她和老伴过来。她说,德政市场周边遍布居民区,而离此最近的综合市场要到豪贤路或珠光路,均有近20分钟的路程,德政街市关门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肯定不小。
德政街市办公室主任陈月英表示,1999年进场时的统计显示,周边居民数量为6万多人,10多年过去,估计居民人数保守也在10万人以上。“这些天消息传出,不时有拄着拐杖,又或者是子孙搀扶着的老人过来问,我们都很难过。”她说。
德政市场上次关门是在地铁工程进行时,当时为解决居民们的买菜问题,有关部门在旁边的德仁里横街设临时摊位,作便民之用。万先生等街坊表示,地铁完工后,政府之所以在商铺集中的地带让市场重开,也是应民意的需求,“当时说是菜篮子工程。”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德政中路一带渐成商业旺地,彭女士对市场用地转为商业楼表示理解,但她和周边居民都希望,德政街市关了,能否参考当年的做法:在内街等地方另立便民街市。